陉山之事,赵且与秦伐齐。齐惧,令田章以阳武合于赵,而以顺子为质。赵王喜,乃案兵告于秦曰:“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欲以解伐。敢告下吏。
秦王使公子他之赵,谓赵王曰:“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不可信恃,大国不义,以告弊邑,而赐之二社之地,以奉祭祀。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请益甲四万,大国裁之。”
苏代为齐献书穰侯曰:“臣闻往来之者言曰:‘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相结秦之深雠也。三晋百背秦,百欺秦,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而后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秦王安能制晋、楚哉!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制于秦。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三也。齐割地以实晋、楚,则晋、楚安。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四也。是晋、楚以秦破齐,以齐破秦,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五也。秦得安邑,善齐以安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则韩、魏必无上党哉。夫取三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
-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乃案兵告于秦曰案:按
B . 敢告下吏敢:勇敢
C . 以奉祭祀奉:供
D . 秦且益赵甲四万人益:增援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令田章以阳武于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 齐与大国救魏而倍约人而不仁,如礼何?
C . 苏代为齐献书穰侯为击破沛公军
D . 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B .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C .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D . 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
-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苏代说服秦王放弃攻打齐国的一组是()
①秦且益赵甲四万人以伐齐
②不为不信,不为无行
③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
④齐恐,则必不走于秦且走晋、楚
⑤齐举兵而为之顿剑,则秦反受兵
⑥齐以阳武赐弊邑而纳顺子
A . ①②⑥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⑤
-
-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篇文章非常类似于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烛之武竟然说退了秦师;同样,苏代也以伶牙俐齿劝说秦王。
B . 苏代不愧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指出的五点于秦不利的理由,真切、具体,让人听后不得不佩服。
C . 秦昭王派公子他前往赵国,公子他对赵王说:齐国相约我们秦国一同救援魏国,但事后齐国却背弃信约,因此齐国是不可信赖的。
D . 苏代认为,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一定不会增援赵国四万兵力去进攻齐国的。
-
-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又案兵,且欲合齐而受其地,非使臣之所知也。
②夫齐,罢国也,以天下击之,譬犹以千钧之弩溃痛也。
-
-
(7)
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苏代认为秦国不应该增兵讨伐齐国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