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 文言文阅读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事有所出,功有所止。事成功立,然后德且见也。今寡人恐叔逆从政之经,以辅公叔之议。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叡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 , 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 , 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其参胡、楼烦、秦、韩之边。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断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二》,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B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C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D . 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胡服”是古代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服装,衣身紧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是为了改变汉族宽大博带式的服饰。 B . “公叔”指贵族,与下文特指公子成不同。赵武灵王担心王叔违背了从政的原则,以至助长了贵族们对他的非议。 C . “学者”意为学习的人,并非指专门从事某种学术研究的人。公子成认为,推行胡服会使学习的人背离了先王之道。 D . “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地名,地处太行山西麓。赵武灵王认为穿骑射之服便于扼守上党这样形势险要的地方。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武灵王认为臣子在朝廷要听命于君王,这是古今公认的道理,所以公子成应改穿胡服。 B . 武灵王下令改穿胡服,并不是想纵情恣欲贪图享乐,而是要借此显示治理国家的能力。 C . 公子成说他没能尽快去拜见大王,是因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这实际是回避的托词。 D . 公子成认为改穿胡服背离了先王之道,违反了众人的心意,抛弃了中原的先进文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明德在于论贱,行政在于信贵。

      ②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

    5. (5) 武灵王派王孙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公子成,但他没有接受,后来当面陈述才改变了他的态度。两次说辞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