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榆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②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很难见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③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④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⑤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⑥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 . 在面对自然时,不同于西方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中国建筑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 . 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或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与生活一体,彰显“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D . 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只表现在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 . 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一个差别时,概括了西方古典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各自的一些共性特点,通过对比来突出二者在文化观念上的差异。 C .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这样做可以增添文本的文化内涵,使说理更有深度。 D . 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 (3) 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对立的体现。 B . 中国古典建筑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多呈现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的格局,体现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 . 中国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人摆在高于神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而西方建筑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D . 中西方建筑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