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河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之轻者。今有不义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 , 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

    祷请,且夕问起居,其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建初元年,卒于家。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送终逾制,之轻者      失:过错。 B . 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 . 有唐、后二山,民共之    祠∶祭祀。 D . 帝善其不 , 迁均司隶校尉  挠∶ 阻碍。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有不义民,尚未循化     帝后闻其言而追悲 B . 民爱若此               身死人手,天下笑 C . 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     吾还也 D . 下书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B . 在那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C . 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D . 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4.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③④ D . ④⑤⑥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辨。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 . 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 . 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政绩,因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 . 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②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