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九上·宜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考试(臧世翮)

    ①考得好,留下;考得不好,流动到普通班。这个消息,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重点班学生的头上。此时,高(1)班的教室里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

    ②林大柱扫了一眼四周,同学大都一脸严肃,他的心里更像揣着一只小兔子,跳来跳去。本来自己分到重点班时就是最后一名,这段时间自己虽然拼命做题,但是他知道,这个班里的学生,谁敢不努力啊!自己的胜算还是最小的。

    ③铃声响了,林大柱心里一惊,免不了紧张。他赶紧长出一口气,平复一下情绪。进来监考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抓政教的宋主任,一位是教化学的刘老师。林大柱对刘老师的印象很好,别看她身材单薄,可是讲课特别卖力。此时刘老师脸色微黄,疲乏地站在讲桌前,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这些学生。

    ④考试剩下三十来分钟时,校长在门口摆手,叫走了宋主任,留下来的刘老师从教室的前面缓缓走到了后面,就这样,来来回回地走着。刘老师又走到前面,身子一晃,撞到讲桌上,发出了响声,原来是讲桌上的一个杯子倒了。教室里的学生几乎都同时抬头看前面,刘老师稳了稳神,在前面的一把空椅子上坐下来,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紧接着,头一低,趴到了桌子上。

    ⑤林大柱离刘老师不远,他又看了刘老师一眼,刘老师跟他慈祥的奶奶年龄相仿。林大柱很想上前问问,可是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在默默答题,自己只好又低下头。父母许诺,他这次考试如果能前进五名,就奖励他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林大柱心里也没底。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定不会差的,林大柱暗暗地鼓励自己。

    ⑥此时,刘老师发出一阵轻微的哼哼声。这声音,打破了考场的寂静,尽管不大,但周围的学生都听得到。听到刘老师的哼哼声,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瞅了瞅又犹豫地坐下了,其他的学生也都面无表情地答起卷来,甚至有个学生偷偷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条。林大柱坐不住了,站起来,凑到刘老师跟前,俯身轻声问道“刘老师,您怎么了?”刘老师微微睁开眼,费劲儿地摆摆手,说:“没事儿,你快答卷吧!”林大柱迟疑了下,又坐了回去。

    ⑦没过一会儿,刘老师的哼哼声变成了呻吟,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有些人回头看同学的反应,都怕耽误答卷,也担心违反考试纪律,谁也没吱声。这时的林大柱再也没心思答题了,流动到普通班就流动到普通班吧。他放下笔,快步来到刘老师跟前,发现刘老师的嘴唇发紫,呼吸急促。他有些害怕,声音颤抖地呼唤:“刘老师,刘老师……”刘老师没有反应,口里冒出了白沫儿。他急了,马上冲出考场,赶紧向正在校园巡视的校长报告了刘老师的情况。

    ⑧救护车很快就开进了校园。

    ⑨林大柱不知是急的,还是刚才跑的,他满头大汗,含泪伫立在教室门口,直愣愣地望着远去的救护车。放学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往家走。有的聊着试题的难度太大,有的聊着检查出来了一道错题,有的聊着明天的考试科目。林大柱一个人走着,他没有想考试的事,想的是奶奶一样的刘老师不知道现在咋样了。回到家里,他小心地说了学校里发生的事,父母听了,没有埋怨儿子,也没有夸儿子,那个表情,林大柱明白,他们是担心耽误了这次重要的考试。

    ⑩考试成绩出来了,校长在高一年级大会上宣布:根据上级精神,重点班解散,原重点班学生随机分到其他班。然后校长点名表扬了林大柱无私助人的精神,当林大柱上台领奖时,曾与他同一个考场的同学先是一阵脸红,接着使劲儿鼓起了掌。

    (选自《山西晚报》)

    1. (1) 文章以“考试”为题,有什么妙处?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3. (3) 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 (4) 林大柱在救助刘老师一事中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5. (5) 结合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林大柱的形象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