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汕头期中) 文言文阅读

    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炀帝之世,内外庶官,务相顺从,当是之时,皆自谓有智,祸不及身。及天下大乱,家国两亡,虽其间万一有得免者,亦为时论所贬,终古不磨。卿曹各当徇公忘私,勿雷同也!”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徵不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微入见,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俱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然曰:“吾已悔之。”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 , 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B . 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C . 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D . 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书,指中书省,古代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历代沿用,名称职掌有别,明初废止。 B . “苟论难往来”与“终苟且免而不怀仁”(《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苟”字含义相同。 C . 皋陶,上古华夏部落的首领,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称为“中国司法始祖”。 D . “君欲自知其过”与“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过”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注意研究王朝灭亡的教训,希望大臣以隋炀帝时内外官吏一团和气以致亡国为诫,警惕重蹈历史覆辙。 B . 唐太宗处理魏徵被人控告一事,没有偏听偏信,他委派大臣了解情况,听到魏徵的谏言后,表达悔意并予以赏赐。 C . 唐太宗不徇私情。他明辨是非,否决臣下将秦王府旧部任命为武官,加入皇宫警卫部队的建议,表示要唯贤是用。 D . 为了让大臣敢讲真话,唐太宗以镜子为喻说明忠臣进言对国君纠错的作用,还让旁观的公卿们发表个人看法。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告右丞魏徵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

      ②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5. (5) 在与黄门侍郎王圭的谈话中,唐太宗尖锐地指出中书、门下省官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