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传(节选)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 , 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 , 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 , 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乃叹曰 乃不知有汉
B . 上悦之 呼尔而与之
C .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皆以美于徐公
D .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战于长勺
-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 .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 .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 . 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
-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 . 乐府:主管音乐的官署,也指其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
C .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 . 六义: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其中《乐》久已失传。
-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白居易才华出众,得到赏识。他年轻时名声未振,携带诗卷去拜访顾况,顾况对他前“谑”后“叹”,评价甚高。
B . 白居易性格耿直,遭到贬谪。他先写作诗篇,规讽时事;后上书言事,请捕盗贼。因此触怒权贵,被贬江州司马。
C . 白居易寄情佛教,放纵诗酒。在仕途不得志之时,他尝试借助佛教超脱生死,后来又与朋友结社游乐,饮酒作诗。
D . 白居易诗歌平易,辞句晓畅。他作诗追求通俗易懂的风格,诗歌语言如同父老乡亲在谈论农桑之事,诗歌流传甚广。
-
-
(5)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