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奥会,让我们目睹了不少感人瞬间。2月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逆转夺冠后,主动向前抚慰与冠军失之交臂的法国选手;2月14日,在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老将徐梦桃通过顽强拼搏夺冠后喜极而泣;2月16日,在中国男子冰壶队对阵瑞士队的比赛中,中国队放弃选择将因失误而违规的对方的壶作废这一“绝杀”机会,选择凭自己的实力赢得比赛,中国运动健儿展现的“讲团结、敢拼搏、懂谦让”等精神品格,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也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冰丝带”国家速滑馆是本届冬奥会的亮点,而实现“绿色制冰”却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学会了冰窖储冰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冰需求。唐朝末期,工匠们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而使水结冰,于是实现了反季节制冰。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让人类意识到热量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利用这个原理来制冰。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与探索,制冰水平不断提高。本届北京冬奥会,我国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世人面前呈现了一场“绿色”奥运盛景。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人类的制冰探索活动是如何推动制冰水平不断提高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