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杭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郑士利传

    [明]方孝孺

    郑士利,字好义,宁海人,尝为县诸生。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 , 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狱中。士利兄亦以河南时空印系狱中。天子方怒空印事,以为欺罔,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佐贰以下一百,为军远方。丞相、大夫皆知空印者无它,罪可恕,莫敢谏。

    士利独叹曰:“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适星变求言 , 士利曰可矣。既而读诏,有假公言私者罪之。士利曰:“吾所欲言者,为天子杀无罪。吾兄非主印者,固当出,需吾兄杖出乃言。言,吾死不恨。”其兄免死出,士利乃为书数千言,言数事,而于空印事最详。其意以为,诚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挟空印纸为文移以虐民耳。臣以为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且钱谷之数,府必合于省,省必合于户部。其数诚不可悬断预决,必至户部而后定。省、府远者,去户部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待策书既成而后用印,则往来之难,非期年不可至。故必先用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远矣,何足深罪?且国家诸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知其不可而故犯之也。自立国以至于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丞相不知其罪。今一旦捕而诛之,则何以使受诛者甘心而无词乎?朝廷求贤士,得之甚难。位至于郡守者,皆数十年所成就。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坏足用之材乎?

    上览书大怒,诏丞相大夫杂问谁教若为,必有主谋者。士利笑曰:“顾吾书可用与否如何耳。且吾业既为国家言事,自分受祸,人谁为我谋乎?”辞卒不屈,然犹输作终身,而竟杀空印者。

    (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减)

    [注]①钱谷:赋税。策书:官府文书。②空印事:旧例每年,各级官员进见户部,核对钱粮军需诸事,以道远,预持空印文书,遇部驳即改。朱元璋疑其中有奸诈,兴空印案。③文移:文书,公文。④杂问:犹会审。⑤输作:罚作劳役。

    1.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B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C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D . 今考校策书/合两缝/印非一印/一纸之比纵得之/亦不足用/况不可得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 . 榜:指打人用的板子或刑杖,在此意为杖刑,指直接用毛竹、木板击打臀部。 C . 求言:指君主发布命令要求臣民上书言事,谏书内容再直白也不会被追责。 D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郑士利刚直好义,但并不鲁莽行事,所言乃为大义,但担心其事涉及兄长,有违不可假公言私的诏令,所以等待其兄杖出乃言,体现他做事考虑周密。 B . 郑士利在奏章中先设身处地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体谅他恐奸吏虐民的初衷,再申述了不应怪罪相关官员的理由,陈述利害,体现了他高明的言说策略。 C . 针对空印案,郑士利敢于犯颜进谏,直陈问题所在,当权的丞相、大夫深知其中情由,认为空印者其罪可恕却不敢进谏,体现出当时官场的昏庸腐败。 D . 此文写郑士利直言进谏而遭不测的故事,体现了浙学先贤一身浩然正气,为探求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气概,作者也借此文表达对这种精神的赞扬与传承。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不知,以为空印大罪,诚得人言之,上圣明,宁有不悟?

      ②通达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复生也。

    5. (5) 郑士利在上书中是怎样逻辑严密地分析、推理空印者不当重罚的,请分点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