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2高一上·宁波月考) 电报事业的发展是认识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围绕西人在华架建电报的较量

    一、“持议甚坚”:西人的请设

    列强软硬兼施请设电报

    二、“力为设法阻止”:清政府的因应

    “恐有洋人私设铜线等事,谨遵照条约所属(嘱),随时查阻”;

    “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若至万不能禁时,惟有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一法”。

    三、“界限分明”:中西较量的结果

    经过严重对峙,双方皆让步,形成西人可在中国领海敷设海线、但线端不得上岸的格局。

    四、余论:历史的另面

    与对待列强向一些领域扩张的态度大异其趣,面对咄咄逼人的请设电线之势,清政府并未示弱,而是针锋相对。长期担任电报局督办的盛宣怀称:“说者谓通商以来,能自保主权者,电事为最。”虽存溢美之处,但实属有因。

    ——据夏维奇《晚清电报建设与社会变迁——以有线电报为考察中心》整理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西潮冲击,中国向何处去?很多读书人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早期维新派代表郑观应说:“英国电报设于王家,商民欲通信者收其费,岁以所入济局用,往往致赢……昔普、法构兵,普人行军处遍设电线,而尽毁法人所设,遂以败法……盖兵贵神速,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莫电线若矣……夫轮船、枪炮等物,中国仿行有年,损益犹或参半,电报则有益无损,何不一试之耶?”进一步考察其立论基础,其中“兵贵神速”语出《孙子》;“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语出《汉书》,皆为中国之历史智慧。

    一份1896年的报纸云:“乃近有匪徒造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此语传遍远近,乡愚皆信以为真。”事实上,即便是到了民国年间,乡民不知电报为何物者仍是常事。这一切提示出,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必将是一渐进的、缓慢的乃至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摘自夏维奇《电报的引入与近代中国文化变迁》

    1. (1) 根据材料一,列举清政府“力为设法阻止”的多种办法,解释“历史的另面”。
    2. (2) 阅读材料二,请选择作答:①以郑观应论电报为例,说明读书人在寻找中国出路的过程中是“回头看与向外看并存”。②结合清末电报事业的发展,佐证现代文化在中国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