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子:先秦百家著作和类书;集:文集,即诗词汇编。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图示如下:
内容 |
|
经部 |
分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 10大类。 |
史部 |
正史(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大类 |
子部 |
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大类。 |
集部 |
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大类。 |
材料二: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由唐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 个类目。隋朝以后图书分类的主流是沿用四部分类。
材料三: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馆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成为图书分类的重要补充。
《史记》 《全唐诗》 四书:《论语》 道家:《老子》
经: 史: 子: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