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群集性
邱泽奇
①人一生下便需要接受他人的抚慰,与他人接触,与他人交往。实验观察表明,婴儿出生后有许多明显的社会交往迹象。如2个月大的婴儿可以与同伴对视。在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婴儿要与父母接触,再长大一些,要有自己的玩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同事。只要我们醒着,大都与他人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游乐,生活在各种类型、规模的群体之中。只有在极少数特别情形下,我们需要短暂的独处、思考、休息,这就是人类群集性的具体表现。
②经验事实还表明,与世隔绝的人常常会感到迷惘、自闭,甚至会精神崩溃。自闭症儿童在交往上有障碍,症状之一是不依恋父母。如出现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就会出现障碍。如对语言的理解低下,不能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姿势及音调与他人交往。儿童缺乏正常交往的另一个后果是根本不懂行为规则:一方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一方面,对事物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抵触。
③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传统监狱中,对犯人最严厉的惩罚是关禁闭。在大多数军队中,对军士最严厉的惩罚也是关禁闭。《日内瓦公约》也承认,30天以上的单独监禁是一种残忍的折磨。
④人类的群集是必须的,所以强制性隔离便是惩罚,自愿性隔离便是不正常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常常不加入群体活动,我们会用“离群索居”来形容他。“人非孤岛”,说的便是人类社会的群集性,我们认为,没有人可以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而正常地生活。
⑤人不仅不能与世隔绝地生活,甚至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群体,也会觉得特别难受。【A】
⑥对于人类的群集性,社会学家有一个简洁的解释。社会学家认为,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有两种基本需要:一种被称之为工具需要,另一种被称之为情感需要。
⑦从人的社会化进程我们知道,人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生存和成长的。依靠群体帮助以达成某种具体目标的需要就是工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没有人不具有工具需要。儿童需要人帮助才能够饮食、站立、行走,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以学习知识,成年人需要人帮助做出某种决策,老年人需要人帮助以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国有一句俗语,“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人帮”,没有人是不需要其他人帮助而无所不能的。
⑧有时候,人们并不一定需要物质帮助,却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 让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读者可以把书放下,静心地想想: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难道只是出于工具性考虑?为什么烦的时候想找朋友,高兴的时候也想找朋友?遇到不同的难题还倾向于找不同的朋友?为什么不去和一堆陌生人一起聊?这就是情感需要。找了朋友,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与帮助,也就满足了。而且不同的朋友能够满足不同的情感需要。
⑨对两种需要的满足不只限于朋友、家人,在需要满足方面,正式组织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举一个例子,群体性竞技活动、群体性游乐活动,都是正式组织的活动,不仅满足人们工具的需求,如赢得比赛、娱乐身心,而且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如情感宣泄和表达。
【B】
⑩对人的需要进行工具和情感区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截然分开的 , 事实上,在某些时候两者很难区分。举例来说,朋友之间的帮助常常是两种需求满足同时发生,同事之间的帮助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工具需求的满足。那么,同事和朋友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回答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群体开始。
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个电影明星唐丽君。她厌倦了人潮如涌,厌倦了明星生活,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好梦一日游”公司宣布中止唐丽君的一切演出活动和社交活动以后,她真的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不久,她就耐不住寂寞了,让经纪人到处打电话,希望参加那些她从前根本就瞧不上的活动,免费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