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学一之也。一出 , 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 , 耳好之五声 , 口好之五味 , 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①    蹞,同跬

    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易王,易霸也。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衰,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 , 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

    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韩愈《读荀》)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色五声五味: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五声,又叫“五音”,古代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 B . 易王,易霸:王,指行王道,就是仁义礼乐之道;霸,指行霸道,以势力威服诸侯。 C . 六经百家:六经指《诗经》《尚书》《仪礼》《易经》《乐经》和《左传》六部儒家经典。百家:指战国诸子百家。 D . 火于秦:指秦始皇焚书之事,儒家文献随其他古代文献一起被焚烧。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一之也                 固:原本、本来 B . 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然后:这样以后 C . 老师大儒犹在             老师:教书先生 D . 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     要:概括、总括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一出 , 一入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     B . 故诵数贯之                 作《师说》贻之       C . 天见明,地见其光           皆出于此乎 D . 衰                       师道不传也久矣
    4. (4)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提出“性恶说”,主张通过教化使人为善。甲文第二段“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体现了荀子对“性恶”的警觉。 B . 甲文第一段善用类比、对比的手法,阐明君子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仁义的主张。 C . 韩愈认为孔子之后,称得上圣人的只有孟子一人而已,荀子、扬雄都谈不上是圣人,因为他们思想不纯粹,修养上还都有瑕疵。 D . 乙文在写荀子之前,先写孟子,继写扬雄,层层铺垫,笔法摇荡,既体现出韩愈为文善于平中造奇的高超技艺,又隐含着韩愈自居于孔孟荀扬之后,是儒家的正统继承者。
    5. (5) 根据语段,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B .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C .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D .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6. (6)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②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