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从传统增长模式向智能绿色增长模式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脱离增长谈绿色,或者脱离绿色谈增长,都是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误读。
那么,绿色如何与增长兼容?新技术只提供了绿色增长供给侧的可能性,要将其转换为现实,不仅需要来自需求侧的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还需要发展方式观念革命。
智能绿色增长不仅意味者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包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相应地带来了从材料、能源到产品设计以及生活服务业内容和方式的根本转变。易言之,一方面,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能够为生产方式绿色化提供持续的需求基础,从需求侧倒逼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也能真实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材料的消耗。而且,基于清洁能源的技术进步,清洁能源将构成引爆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的关键因素。2010年之后,风能等清洁能源价格急剧下降,从而具备了替换旧能源体系的可能性。
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彰显智能绿色生产的成本优势,还需要克服传统生产方式的碳锁定,更需要重塑研发方向;而生活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是一场观念的革命,它涉及到无数行为主体的偏好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只有通过社会—政治范式的重构才能得以实现。社会—政治范式是由一套普遍的、通用的社会—政治观念和政策原则所构成的。从促进智能绿色增长的角度而言,当前的社会—政治范式仍存在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仍然主要集中于经济激励,但对社会—政治范式的其他方面重视不足,如多中心社会治理。事实上,大量行为表明,无论是绿色生产还是绿色生活,绿色本身具有很强的利他主义性质,而货币激励基于传统经济学的利己假设,其绿色激励效果远不如道德约束、声誉标签等方式。因此,通过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建构,去诱导行为主体产生实质性环境行动主义行为,远比货币激励等传统激励方式更为有效。
中国的绿色发展近年来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作为资源较为贫乏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实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这一目标上还有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走。2019年能源生产结构中,传统化石燃料中的原煤占比仍高达68.8%,原油占比6.9%,天然气占比5.9%,而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18.4%。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上,中国面临着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难度和挑战。
(摘编自杨虎涛《智能绿色增长、生活方式与社会—政治范式的重构》)
材料二: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利用技术,风力发电是解决能源短缺、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有力手段,目前,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有规模化开发条件和商业前景的发电技术。
任何把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转化为人类所需的行为,都会对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只不过是影响的方式不同。由于风电场的运行,风力发电改变了正常的自然水汽循环规律,对大气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当地气候,而环境的改变也反之影响风能的有效利用。
作为可再生能源。风能减少了应用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带来的巨大环境效益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相关风电场对气候造成影响的研究尚少,许多实验和模拟都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研究分析仅仅是“概念性证明”的研究。鉴于目前风能的发展趋势,其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要能源,但许多现在看起来小的环境问题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不能够忽略这种现象,相反,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适当的优化,使风能成为一种更为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摘编自吴正人、刘维维、王松岭《风力发电对局地气候的潜在影响分析》)
材料三:
为了测度绿色发展的进程和绩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发了绿色经济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环境问题和目标、政策干预以及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3个方面的40个评价指标。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原环保部、中央组织部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发布的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类指标体系,体现了“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资源利用 |
能源、用水、用地 |
环境治理 |
污染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
环境质量 |
PM2.5、地表水、饮用水、近岸海域、耕地 |
生态保护 |
森林、草原、湿地、保护区、水土流失 |
增长质量 |
增长速度、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创新投入 |
绿色生活 |
环境设施、绿色出行、绿色产品、城市绿化 |
(摘编自李林子、李小敏、孙启宏、王佳邓《国内外绿色发展评价研究述评》)
材料四: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中国实施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省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较高的省份之一。2004年,广东省提出建设“绿色广东”,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规划。为了更客现地评价广东省绿色发展成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参照国家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广东省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生态环保、环境治理4个领城,对广东省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摘编自万媛媛、毕惠敏、郑重《广东省绿色发展能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