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八上·河池月考) 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禾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 此吾故人陈造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③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抉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选自《方山子传》)

    1. (1) 对[甲][乙]两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甲]文中“起”“至”“寻” “步”等字,精约简洁,把夜游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 . [乙]文中的黄婉把日食后的太阳比作满月,得到祖父的赞赏。 C . [乙]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除此之外,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D . [乙]文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予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无与为乐者    念: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闾里之侠皆之    宗: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    从事:

    3.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4. (4)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5. (5) 你从[甲]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