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实践探究题
  • 1. (2021八上·大荔期末) 某八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这个中心,开展了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国宰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四:20世纪初,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1. (1) 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两种政治派别的思想,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事件的“政治意义”。孙中山在20世纪前期为培养革命骨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4. (4) 材料四所说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它对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
    5. (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