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 人格化的自然

    材料一: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橡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材料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材料三: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 (1)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个文段景物描写各具其美,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情味,可以令人感受到中国自然美学具有安顿身心、慰藉情感、超越自我的作用。 B . 文一舍弃名胜古迹,选择日常生活场景和平凡细小的事物展现故都的秋味,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雅趣。 C . 《荷塘月色》的写景,兼顾到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文二主要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等方面,侧重描绘荷塘上的月色之美,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D . 文三描绘出地坛四季的不同景致,古老又充满生机,展现出自然景物的永恒,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 (2) 下列对文段写景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一语言简练典雅,饱含深情,写出北平秋天的韵致:文二善于铺陈,语言华丽,充满诗情画意:文三写景中夹杂着抒情和议论,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B . 文一调动了听觉、视觉来感受“故都的秋”,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作者深沉细腻的感受和情思。 C . 文二运用通感手法,用远处渺茫的歌声来表现荷花清香若有若无的特点,以听觉写嗅觉,具体传神。 D . 文三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手法,选取了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等景物,包孕着博大与纤细、沉寂与涌动、古老与年轻,充满哲理意味。
    3. (3)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有些东西”是指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 (4) 梁实秋在《论散文》中说:“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以上三个散文写景片段背后也隐藏着三个不同的作者,请结合文本,从情感特点、审美趣味两个角度分析三位作者的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