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差不多每次都由一位很会说话的乡绅开口。他的公式总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这简直是丢我们村子 里的脸!你们还不认了错,回家去。”接着教训了一番。有时竟拍起桌子来发一阵脾气。他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这一阵却极有效,双方时常就“和解”了,有时还得罚他们请一次客。

    ……子曰:“听讼, 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材料二:最近河南广播电视台《小莉帮忙》记者杨小莉在镜头前痛哭一事引发关注,事情源于安阳一起犬只伤人事件。一老人在小区被大型犬只咬伤,狗主人却矢口否认,老人家属向《小莉帮忙》求助。谁料到监控有了,媒体也介入了,但这起简单的民事纠纷,后续交涉却异常曲折。即便有当地城管、辖区民警调查协调,狗主人仍不肯正面回复。连续9期节目下来事情仍未解决,直到10月16日当地纪检部门介入。

    (节选自《新京报》《是什么把“小莉”为难哭了?》)

    1. (1)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应当”是指传统规则,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具体形式是教化。 B . “无讼”出自孔子的话,意为在乡土社会中不主张法治,只有礼治才能保障个人的权利。 C . 老人家属在伤人事件后求助于新闻记者,可窥见当代中国人依然有“无讼”这一心理。 D . 从两则材料来看,“无讼”的执行人发生了转变,从一乡的乡绅变为了新闻媒体人。
    2. (2) 材料二中事件的后续:狗的主人停职,到老人家中赔礼道歉。据此,请你评价《小莉帮忙》这类调解类节目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