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上·德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锈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节选自《墨子·非乐》)

    (二)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故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

    (节选自《荀子·乐论》)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B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C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D .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2.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认为音乐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听音乐会让人们弃其从事,对民不利,对国不利。 B . 荀子在《乐论》中的很多观点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C . 荀子的《乐论》从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和方法等角度批驳了墨子《非乐》中的部分观点。 D . 墨子、荀子对于音乐的论述,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便于其政治主张的贯彻执行,各有各的道理。
    3. (3) 荀子认为音乐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