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一上·岳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我国已经有四款疫苗被附条件批准上市。截至2021年2月底,我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达5200多万剂次,已向6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并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当前,我国最大年龄的接种者已经接近100岁,3至17岁人群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良好。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说:“面对全球抗疫工作的巨大需求,单一疫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2020年研发的初期,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就制定了两款灭活疫苗,采取相同技术路线并行独立研发的路径,目的是确保疫苗研发成功,实现‘双保险’,保证足够的产能。”于清明透露,国药集团2021年产能可以达到10亿剂以上,未来年产能有望达到30亿剂,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产企业。

    (摘编自2021年3月8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材料二:

    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3月16日20时18分,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4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同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研发。6月19日,中国首个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截至7月20日,全球有大约250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在研发中,其中至少有17种疫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020年8月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所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联合检查,具备使用条件。此前,该车间已取得新冠疫苗生产许可证;8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获得专利,系中国首个,该发明专利申请享有优先审查政策;8月20日,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Ⅲ期临床试验在秘鲁启动。截至2021年2月25日,中国已经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其中三个灭活疫苗,一个腺病毒载体疫苗。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疫苗能在人体内产生抗体,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有效的。评价疫苗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是在传染病流行期内,能否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通过临床研究、获批上市的疫苗还将接受“真实世界”的试验,大样本统计分析会告诉全社会,它的有效性、安全性究竟如何。

    在不少专家看来,“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抗体不但不抵御病毒,还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侵细胞,提高感染率,助纣为虐。

    (摘编自俞陶然《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不确定性在哪里?》)

    材料四:

    当前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图

    1. (1) 下列对有关疫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良好,已获得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在全国全面开展接种。 B . 我国的疫苗生产已规模化,其中国药集团年产能达10亿剂,成为了全球最大疫苗生产企业。 C . 一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需有一个持续验证、依次“过关”的过程,要经过多方面的临床验证。 D . 疫苗有效的标准是产生抗体,只有抗体才会抵抗病毒入侵,大大地减少人群患病的可能性。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前,全球有几百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在研发中,其中有十余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疫苗研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B . 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得国家专利,系中国首个。这种疫苗属于此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传统类型疫苗。 C . 新冠疫苗的获批上市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副作用,必须克服这种副作用才能上市给广大市民注射。 D . 从材料四可知,新冠疫情暴发后,为加快推进疫苗研发,我国选择的五条技术路线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3. (3) 下列各项中与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我国已经有四款疫苗被附条件批准上市,正向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 B .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较早取得了新冠疫苗生产许可证。 C . 疫苗是否有效,主要看它是否能安全有效地保护高危人群,降低感染率和发病率。 D . 美国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是此前无同类疫苗获批过的DNA疫苗。
    4. (4) 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疫苗需要经过哪些考验?请结合材料二、三予以概括。
    5. (5) 阅读材料,分别用一句话归纳材料一、二、三的侧重点,每则不超过20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