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一只中国的猫头鹰

    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多年前曾出版过一套丛书“猫头鹰学术文丛”,有这样的介绍:“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原形;在黑格尔的词典里,它是哲学的别名;而在鲁迅的生命世界中,它更是人格意志的象征。鲁迅一生都在寻找中国的猫头鹰。他虽不擅丹青,却描绘过猫头鹰的图案。我们选取其中的一幅,作为丛书的标志。”

    猫头鹰曾是鲁迅的自画像,也是他精神与意志的象征。早在1909年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时候,就曾在一本书上手绘过一只铁线描的猫头鹰,是男女两个站立的人组成全图,以男女两人的脸作为猫头鹰的两只眼睛,似乎既在观察又在解释这个世界。到了1927年,鲁迅为自己的论文杂文集《坟》所设计的封面上,更有了一只自己绘制的猫头鹰,刀刻般醒目:它站在封面图案的右上方,大大地睁开着一只眼睛,瞪着这个充满着罪恶与苦难的人间;而另一只眼睛则微微地虚闭着,对着各式的敌人,透露出强悍的不屑与轻蔑。

    鲁迅有一篇名《夜颂》文字,是他之所以热爱猫头鹰最好的注解。猫头鹰,正好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而白天,“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黑暗”,中国猫头鹰的鲁迅,当然也要在这光天化日的黑暗里,看见与揭露、批判与书写,“惯于长夜过春时,怒向刀丛觅小诗”。于是,中国便有了一个全天候都在大睁着醒惕眼睛的猫头鹰了,一只中国的猫头鹰。猫头鹰及它的延伸,曾被鲁迅用作各种笔名:隼、翁隼、旅隼、令飞、迅行等。鲁迅说,“迅即卂,卂实即隼之简笔”(致章廷谦信),许广平也曾说,“隼性急疾,则为先生自喻之意”。

    沈尹默在《忆鲁迅》里说“豫才的话不多,但是每句都有力量,有时候要笑一两声,他的笑声是很够吸引人的,玄同形容他神似猫头鹰,这正是他不言不笑时凝寂的写真”。在《鲁迅生活中的一节》里,沈尹默有着更为灵动的记述:“他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叫做猫头鹰。这个鸟,鲁迅对他都不甚讨厌,实际上毋宁说,还有点喜欢。”鲁迅一生最为忠诚的朋友许寿裳也说:“殊不知猫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喜欢,总会与爱相通着,《我的失恋》,猫头鹰直接成了赠给爱人的首选定情之物,“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鲁迅从心底热爱着猫头鹰。这种热爱,又缘自于他的“猫头鹰”式的夜间的清醒与发声。他当然常常处于绝望之中,但他又深信“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他要在沉默的中国发出“惨厉”的叫声——这个“惨厉”,是他早在1912年的文言体小说《怀旧》里的话,“猫头鹰,鸣极惨厉”。他是旧中国,最大的一个守夜人,是他在几乎窒息的铁屋之中,发出了第一声呐喊,第一声毁了这摆着“吃人宴席”的铁屋子的呐喊,第一声“救救孩子”的呐喊。这是反抗的、批判的、又是爱的呐喊——对青年、对中华、对民众没有尽头的爱与眷恋。

    这只猫头鹰,更期待着唤醒与点燃更多的声音、多元的声音,“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便鸱般叫。我们不必学那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第一’。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账勾销的时候。旧账如何勾销?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随感录四十》)他当然知道统治者北洋军阀与后来的国民党政府,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止与扼杀他的声音,“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压迫愈烈,反叛的战叫也便愈加坚忍与长久,他执拗地要破坏“所谓正人君子的统一”局面,让他们“不舒服”,偏“要在他们的好世界上多留一些缺陷”。“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失掉的好地狱》),他一生都在呼啸着“反狱的绝叫”。他的《秋夜》里,必定要“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他的《希望》中,必定会有“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

    鲁迅在《一点比喻》中曾塑造了一个山羊的形象,“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走在一群绵羊前面,为了牧人的天下太平,带领他们,“挨挨挤挤,浩浩荡荡,凝着柔顺有余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竞奔它们的前程”——屠宰场。鲁迅总想喝问:“(你们)往那里去?!”紧接着,鲁迅说到了野猪与野猪的那两颗“使老猎人也不免于退避”的獠牙,并告诉人们,“这牙,只要猪脱出了牧豕奴所造的猪圈,走入山野,不久就会长出来”。这里,仍然是对于奴役与压迫的反抗。《灯下漫笔》里对于中国历史有一个经典的概括: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怎么办呢?鲁迅不容置疑地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且介亭杂文末编·半夏小集》),这个中国的猫头鹰,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彻底。

    (取材于李木生散文《鲁迅的动物伦理》)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告诉我们猫头鹰无论中外、无论神话中还是学术界,都有着象征性的意义。 B . 文中引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意在说明鲁迅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C . 鲁迅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哪怕是悲哀的鸣叫或不祥的预言。 D . 本文大量援引鲁迅的原句,可使文章中各个观点得到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支撑。
    2. (2) 请结合全文分析鲁迅热爱猫头鹰的表现及其原因。
    3. (3) 有人认为,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应该删去,你是否赞同?请结合上下文阐述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