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绵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做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怒,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做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做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弊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弊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帛听,遂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一》,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B . 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C . 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D . 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使信王之救己也”与“小信未孚”(《曹刿论战》)两句中“信”字含义不同。 B . 德,文中意思是感激,与“惟吾德馨”(《陋室铭》)中“德”字含义不同。 C . 弊邑,即敝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的谦称,也可用于指偏僻的地方。 D . “遂绝和于秦”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绝”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韩两国在浊泽交战,韩国处境艰难,于是公仲明向韩王提出与秦国讲和,共同攻打楚国的主张。 B . 楚国陈轸明晓韩国与秦国讲和利害,担心楚国受到秦国的攻击,在被楚王召见后,向楚王阐明了自己的意见。 C . 楚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前去帮助韩国,韩国得到了楚国的救援,于是停止公仲明出使秦国。 D . 韩王并没有采取公仲明的意见,最终上当受骗,导致韩军与秦军作战,大败于岸门,受到了天下人的嘲笑。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

      ②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