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建水期中)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快速 B . 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 C . 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 D . 李牧连之  却:使……退却
    2. (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人物或评经史之言”。 B .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于春秋期间,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一统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C .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D . “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山东”六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作者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B .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的疆土比战胜所得的要高百倍,诸侯赂秦失去的土地也比战败失去的多百倍。 C . 第四段指出如果三国爱惜自己的土地,齐人不依附于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赵国不杀李牧,团结一致与秦抗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D . 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使用了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