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23日,中央领导人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中,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正”字的五笔,恰可以概括我们今天要遵循、传承、弘扬京剧的五个维度——“根、脉、事、形、命”。

    “根”是指京剧对价值观的表达。价值观的最高境界是国家观,家国情怀是京剧永恒的主题,今年北京京剧院举办纪念“马派”系列演出大获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传承经典。而这些经典剧目、经典人物,如《赵氏孤儿》中程婴的忧国舍子,《十老安刘》中蒯彻的匡汉舌辩,《春秋笔》中张恩的舍身赴死, 无不带有深切的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观众。

    “脉”是指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高等级的艺术审美的观念、特点、规律,是京剧对美的延绵继续,和对美的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京剧流派众多,风格迥异,但所有流派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对美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所有京剧流派的创始人,无不做到了这些,因之才能够开宗立派。

    所谓正确理解,就是演员对“事”即京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正确分析、理解;所谓准确表达,就是演员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 形”即京剧艺术美的特点、美的规律的遵循、体现,如果还能继续做到升华、创造,形成新的特点、风格,那就可以称之为一代宗师巨匠了,演员艺术造诣的高低,就是在对“事” 的正确理解和对“形”的准确表达的前提下,对美的把握以及对美的创造的水平能力。

    通俗地说,京剧观众看戏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 过瘾“。而所谓“过瘾”,实质就是观众对演员表演(如唱腔、念白、身段、舞蹈、武打等)中所体现的美、创造的美的强烈需求。观众评价演员演得好与不好,其实就是对美的理解,美的表达的高下之判。其中,既有演员自身表演水平的因素,也有观众自身认识水平的原因。高水平的演员自然可以去引导观众,而高水平的观众甚至可以去启发演员。作为高明的演员,自己心中一定要植根美、明白美,才能在台上阐释美、表达美。

    京剧薪火相传、生命不息的重要原因,就是演员、观众始终在寻美。演员、观众这种寻美的交互关系,形成了京剧强大的生命力,也造成京剧除承载着“教化人生”使命外,还具备美育功能。

    美育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有“六艺”之说,其中之一就是“乐“。孔子指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且提出“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 乐” 与“艺”,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今天的美育。早在孔子时期,已把“ 乐”“艺”提升到与“ 道德”“诗礼” 相同的地位,强调美育对于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弘扬京剧,绝不仅仅是让“京剧姓京”(保护好京剧这个文化瑰宝),更要守护好、发挥好京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用京剧之美浸润大众心田,让越来越多的心灵随美起舞,在京剧用歌舞演故事的精彩演绎中,建设文化强国的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 摘自 2021 年 11 月 07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巩固和加强社会主流审美,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形成了气韵美、意象美、意境美的文化遗产。历史上许多哲学先贤、文学巨擘同时也是美学大家,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美学思想。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审美文化资源。因此,修正畸形的审美观,加强和巩固社会主流审美,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给养,不仅追求形式美、外在美,更要追求内涵美、内在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形式。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以古诗词为例,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徐,青松如骨沐”,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夜晚可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词的韵律美、哲理美、凝练美、画面美千百年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默默地进行着美的传递。由审美的视角打开传统文化之门,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古谚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蕴涵着对真善人格的向往,追求美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过程。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脱离“真善”来谈美,那是因为脱离“ 真善”谈美会使美变成空洞的形式。一味追求表面美、形式美、外表美、会造成名不副实、徒有虚表,会陷入浅薄、肤浅,掉入庸俗甚至低俗、恶俗。

    ( 摘自 2021 年 11 月 10 日《光明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根、脉、事、形、命”就是我们今天要遵循,传承、弘扬京剧的五个维度, 这可以用“ 正” 字的五笔来概括。 B . 演员、观众寻美的交互关系,形成了京剧强大的生命力,也造成京剧除承载着“教化人生”使命外,还具备美育功能。 C . 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徐,青松如骨沐”,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说明了中华古诗词可以传递美。 D . 让“京剧姓京”,意思是要守护好、发挥好京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 扬中华美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京京剧院举办纪念“马派” 系列演出大获成功, 传承经典是根本原因。 B . 京剧能够薪火相传、生命不息,这正是缘于演员们始终在不懈地追寻美。 C . 传统文学、绘画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都生动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 D . 如果京剧演员能够对美有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那就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提供丰富的审美给养”观点的一项是(     )
      A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作“ 天下第一行书”。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来赞美王羲之书法之美。 B . 京剧经典剧目《赵氏孤儿》中程婴忧国舍子,《十老安刘》中蒯彻匡汉舌辩, 这些经典情节无不带有深切的家国情怀。 C .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人称“ 谪仙人”。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风格雄奇奔放, 俊逸清新, 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D . 孔子指出“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并且提出“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