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字、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升展防拉?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围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饼;“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编自《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材料二           “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

    (摘编自何娟《汲取众志成城的奋进力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B . 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C .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 D . 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观点态度。 B . 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的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C . 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D . 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
    3. (3) 根据材料二第4段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其论据的一项是(   )
      A . 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中国政府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经济与贸易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积极打赢贸易战。 B . 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根本上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胜利。 C . 南三龙铁路福建龙岩站改造9小时完成,两地之间的运行时间由7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创造了221天完成外海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这是中国的建设速度! D .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4. (4) “抗疫精神”与“抗战精神”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5. (5)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