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碎片化阅读,作为新媒体融合语境下比较突出的一种阅读形式。人们对它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指阅读内容的碎片化,读者阅读的是片段性的内容,即随时可中断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的阅读内容;二指阅读时间的碎片化,读者利用工作或者其他活动的间隙和零碎时间,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接收器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
有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带来了诸多弊端,我们不应该提倡碎片化阅读。理由如下:
其一,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缺乏深度的阅读方式。
碎片信息具有重结论、轻原因,重噱头、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的特点。它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却不会告诉你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大脑本能地接受相对简单的信息。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碎片化信息,简化了思考,导致阅读思维不连贯,前后连接起来费力气,可能会导致阅读效率下降,难以形成深厚的知识体系。而当我们接受碎片信息时,实际上只是在扩充事实,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其二,从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会让人养成惰性思维,缺乏创造力。
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方式的简易化,容易让读者患上惰性思维症,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交流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导致思考方式的简单化、表面化,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史学博士廖峰认为“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碎片化阅读弱化了读者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使读者依赖于接受知识,而非探究其来源。
其三,从社会氛围的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挤压系统性阅读的空间,易形成浮躁的社会风气。
碎片化阅读让阅读变得轻松的同时,也让真正有效的阅读变得艰难。碎片化阅读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耗费了我们的精力。阅读时间过多花在知道信息是什么上,减少了深入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深入理解,降低了我们对系统化文学的兴趣,使得经典文化作品越来越不受关注。长久的碎片化阅读,会让读者形成求快求新的心态,更多关注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当读者沉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之中时,就难以再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而如今碎片化阅读的普遍性,使得这种弊端放大,在社会形成了一股追求速度的浮躁风气。
(摘编自《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我们是否应提倡碎片化阅读》)
材料二:
碎片化的阅读并非一无是处。碎片化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
其一,碎片化阅读并不意味着低效。
碎片化阅读交互性强,拥有更新信息速度快和随时随地皆可阅读的特性,因而更方便,更易于人们查找资料,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碎片化阅读还有低成本、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而且碎片化阅读使阅读简易化、轻松化。这些都是传统的阅读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二,反对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未必会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
古代的《论语》是碎片式语录,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碎片式的,现代的报纸、杂志也无一不是碎片化阅读,没有人说不好,为什么现在有了手机可以更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就不行了?
其三,有人因其对经典文学作品支离破碎的截取表示不满。其实不然,恰恰因碎片化阅读,经典得到普及,影响力得以提升。碎片化阅读甚至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因传统文化经典内涵丰盈、博大精深,除了学者与专家能够潜心大量阅读原著之外,一般读者往往碍于学识、阅历、时间等的限制,只能对传统经典敬而远之,但内心又渴望了解宝贵文化遗产和各种典籍。于是,他们借助互联网、手机以及订阅感兴趣的公众号,阅读专业人士对各种经典进行的观点摘要和深入浅出的诠释,这种类似导读的形式满足了一些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人群对国学经典的仰慕与求知欲望,更让传统经典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形式接近读者,即传统经典以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碎片化阅读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其四,碎片化阅读有利于实现阅读全民化、普及化。与其可能的弊端相比,这个利更重要,我们更应该注重平等。
在数字时代,一本电子书可以储存千万数据,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信息,使阅读变得轻而易举,所有的知识与理论都可以共享。无论是教授、学生还是农民,都可以平等地分享人类社会的智慧,甚至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电子书是国民进入全民阅读的一个通道或一个载体。而且,碎片化阅读的开放性与可参与性,让使用者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局限于传统垄断媒体的束缚,可以自己选择想要的相关信息,过滤自身不需要的烦冗内容,节约时间,并且通过参与讨论与传播观点,形成一个自媒体。因此,碎片化阅读让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时间、经济、脑力成本,以相对快捷的方式找到其所需信息,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克服了读者与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感。
确实,碎片化阅读会带来一些好处。但碎片化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它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弊端,关键在于阅读者如何对待它。要想带来更多的好处,让利大于弊,读者就必须具备更高的理性思维和判断力,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信息的奴隶,这正是碎片化阅读者应有的能力。但在目前情况下,能够具备这种理性自觉意识能力的人还不多,尤其是未成年人作为碎片化阅读的主力军,更不具备这种能力。柏拉图式的思想者,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太少。
目前,数字阅读还处在发展之中,需要有效地引导和完善,朝着更好的方向深化。同时,还需要适合数字化深度阅读时代的内容支撑,用好的内容去抢占数字媒体的阅读空间,而不是放任低俗化、娱乐化的内容泛滥成灾。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的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而不是碎片化内容的阅读。还是应该多用点儿时间进行深入阅读。
(摘编自《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我们是否应提倡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