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二十七年)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 , 谋元帅。赵衰曰:“郤穀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
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征其辞。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穀戍,释宋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
(节选自《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B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C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D . 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而攻之/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 . “作三军”的“三军”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与《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的“三军”含义相同。
C . 《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浪漫主义风格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 城,文中是实指,指曹国的城墙;现在则主要是指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也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楚国与其他诸侯想要攻打宋国,面对宋国的求助,先轸认为晋国应报答宋国的施恩,救援宋国的患难,在诸侯中取得威望,奠定霸业。
B . 赵衰推荐郤穀做元帅,认为晋国可以听取郤縠的意见,明确考察郤縠的政绩,因为郤穀喜爱礼、乐,熟悉蕴藏道义的《诗》《书》典籍。
C . 晋文公想让百姓参与作战,但子犯认为应等到百姓听从指挥,明辨是非,服从命令而不疑惑,然后才能使用他们作战,成就霸业。
D . 魏犨、颠颉不满于晋文公对僖负羁的报答,便放火烧了僖负羁的房屋,因魏犨受伤,晋文公最后免除了对魏犨、颠颉的惩罚。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②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