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马夬马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 (1)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B .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C .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D .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陛下:对皇帝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如《荆轲刺秦王》说:“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B . 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 C . 海内: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头上是天,脚下是地,天是半圆形罩在四方形的大地上,大地的四周是四海。 D . 粟: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是古代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此处泛指粮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剑、所乘纤离之马等等,都是来自诸侯各国。 B . 在论说的层次上,作者把用客卿提到“跨海内、制诸侯之术”的高度;接着再以前代四位秦君“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 C . 文章多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 D . 文章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②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