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中医学的发展】

    材料一:周代巫医并存,这一时期的药物及其使用情况在《尚书》《左传》《山海经》等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出土涉医材料多以疾病占卜、宁疾祭祷的形式出现。到春秋以后,医逐渐独立,扁鹊第一个主张医应该脱离巫祝独立。汉代,与中医理论和经验相关的专著出现,那就是中医的三大医典——内经(即《黄帝内经》)本草经(即《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即《伤寒杂病论》);这一时期外科也有相当成就,华陀是中国第一位外科专家,他发明麻沸汤在全身麻醉后施行手术。唐代,方剂、药物和诊疗都有适当发展。唐高宗曾令李勣、苏恭等人增修《唐本草》,集药850种,是中国第一部官定药典;这一时期方书盛行,孙思邀的《千金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各科诊疗大全,搜罗宏富。北宋时,铸针灸铜人。

    ——摘编自何云鹤《中医学简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医史书写进一步发展,开始了对“医宗”的建构。医宗的编纂不是单纯的对经典医籍进行注解或重编,而在于通过综合百家、集合众长来构建共同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习医与行医者所通用。

    书籍

    作者

    简介

    《医宗必读》(刊刻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李中梓

    全书10卷,从理、法、方、药诸方面阐释其治疗手段和经验,内容系统规范。

    《医宗说约》(刊刻于清康熙元年)

    蒋示吉

    全书仅有6卷,书中将深奥的中医理论、繁杂的治疗手法、诸多的方药均编写成简易歌诀,通俗懂易,形象生动,方便记诵。

    《御纂医宗金鉴》

    (刊刻于清乾隆七年)

    吴谦

    全书90卷,由乾隆皇帝钦定并书写书名,内容全面系统,作为官修医书,去其繁杂,统一各家学说,使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知识趋于规范化。该书将医家经典的解释权掌握在帝王之手,将医道等小技也与主流文化一样纳入到“大一统”的文化中。

    ——摘编自冯玉荣《医学的正典化与大众化:明清之际的儒医与“医宗”》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中医学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医史书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体现的时代特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