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馆
王孝谦
①徐南川老妈善于烹鱼,无论什么鱼经她一鼓捣都特别鲜嫩味美,不加辛辣调料,只加少许泡酸菜的白水,鱼也不会有腥味。
②老妈刚退休便被釜溪街道伙食团请去当了厨师,虽很辛苦却不取分文报酬。徐南川说:“老妈不图名不图利,凭啥去干?”老妈也不恼:“就凭我是老党员,能为社会出点力是件光荣的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徐南川一时无语,自己的儿子也上大学了,家里的确不用老妈操心。
③徐南川开了家泡菜厂。想想老妈做鱼有特色,便选择背街开了家无名鱼馆,直接把老妈从街道伙食团请回来当大厨。老妈也乐在其中,将掌厨当锻炼身体,不为赚钱,只觉好玩。
④徐南川五十出头,饱满白净的脸上戴一副宽边眼镜,文雅中透出一股精明气质。他主要职责就是严把进鱼关,他只要产自釜溪河的生态杂鱼,人工饲养的鱼再好也不要。
⑤徐老妈矮胖身材,双鬓银白,慈祥的小眼睛满含笑意。她只管烹鱼,其余有专人侍弄。油酥小杂鱼、跳水鱼、干烧鱼等很受欢迎,而最受欢迎的却是用徐南川泡菜厂的酸菜熬制的水煮鱼。
⑥鱼馆天天爆满。徐南川有时也来餐馆帮忙。一中年男人一家三口点了两份酸菜鱼,又打包一份说给母亲带回去。临走时他翘了翘大拇指对徐南川说:“老板的鱼虽是一般河鱼,却仍有我曾经吃过的梭边鱼的味道,真是不可思议!”徐南川笑笑:“谢谢夸奖!”中年人又说:“你的鱼馆应该有个名字,不然也不便给吃货朋友推荐。”
⑦送走客人,徐南川急忙打开手机,查了查中年男人口中“梭边鱼”的相关资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咸阳到四川的徐氏以家传腌菜,辅之各种天然香料药材烹制河鱼,烹出的鱼,口感麻辣鲜香、肉质细嫩爽滑。而所烹之鱼,取自釜溪河流水鱼,此鱼秋冬喜到河边觅食,当地方言将此现象形容为“梭边边”,于是,“梭边鱼”成为釜溪河两岸的一道江湖大菜,一时名震三江。
⑧徐南川一喜,原来梭边鱼这么有名呀?而且名出本家祖上,用“梭边鱼”做餐馆名再合适不过了。他当即问了几位街坊,都说釜溪河因环境改变早就没有梭边鱼了,徐南川又一忧。忧喜交加的他便找老妈商量,老妈摘下围裙,慢悠悠地说:“本地人原来把陈年泡酸菜称为老梭边,若用你泡菜厂的酸菜做鱼,为什么不能叫‘梭边鱼’?”
⑨于是,小鱼馆第一次有了店名。进门处贴出说明,本店梭边鱼只是一种烹鱼方法,不是一种鱼类。徐南川仍用本地河鱼加徐氏酸菜烹饪,生意愈加好。
⑩老妈开始收徒弟。第一个徒弟是二十多岁的釜溪职高男生,很巧也姓徐名亦然,留着平头,不胖不瘦,显得很干练。徐亦然最先出师的是一道梭边鱼火锅,食客的评价颇高。随着生意愈加好,老妈又收了第二个徒弟,这次是位姑娘,姓陈名好,偏瘦,戴副窄边眼镜,显得秀气文雅。而她学会的第一道菜却是火爆兔肚,也颇受欢迎。
⑪老妈不再下厨,只当厨艺顾问。没事可做的老妈便配合街道办先后举办了三期再就业培训班,免费培训烹鱼厨艺。徐南川询问过老妈,老话说教会徒弟饿死老师哟,老妈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党员,能为社会出点力是件荣幸的事!”
⑫小餐馆容不下越来越多的客人,只好在五星街口开了分馆。后来又到成都开了以火锅为主的鱼馆,徐南川驻守成都,徐亦然主厨。
⑬生意正火时,市场监管局来人找到徐南川,说有人举报他名称侵权,名称已被人抢注了,他不能再用了。徐南川一时不知所措。局里组织双方协商,见到举报人时徐南川大吃一惊,对方正是给他提建议的中年男人。对方提出徐南川须支付高额费用才能继续用招牌。气得眼冒金星的徐南川扭头就走,对方在他背后说,那好,主厨徐亦然是他侄儿,也不会再帮徐南川了。
⑭红极一时的两个鱼馆的牌子都被卸了下来,鱼馆一时又没了名字。老妈也不恼,对徐南川说:“后退一步自然宽嘛!”
⑮于是徐南川按老妈的意思直接将店名改了,虽少了字,但包含得更宽广了。经营菜品也由主要卖鱼转换为适合不同口味的大众系列,由陈好主厨。徐南川皱着眉,老妈却对他说:“名字无所谓,咱们曾经生意火爆的鱼馆本来就没有名字。”
(选自《小说月刊》2022 年第 10 期,有删改)
临走时他翘了翘大拇指对徐南川说:“老板的鱼虽是一般河鱼,却仍有我曾经吃过的梭边鱼的味道,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