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辽宁营口熊岳古城附近,不仅有汉代城址、汉代古墓群、望儿山砖塔等遗址,还有望儿山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熊岳城外海滨渔村里有位中年丧夫的妇女,她以织网为业,把独子抚养长大,供其读书,后变卖家当,让儿子由海路乘船进京赶考,而她的儿子一去,从此就杳无音信。她思儿心切,天天站在小山上,盼望儿子归来,在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晕倒在山顶上,再也没有起来。不久,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现了一块酷似母亲头颅的黑石。明朝时,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慈母,在山顶上建造了一座藏式砖塔,恰似一位面向茫茫大海的老人。另有传说称,她的儿子刚出海就遇到风暴,侥幸为郑成功所救,后来随之一起收复了台湾。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母亲的思念愈发强烈,日日站在海边的山崖上,对着北方呼喊,传说这就是台湾岛上“望母山”(亦称“望母崖”)的由来。
——摘编自许海家《满载慈母情的望儿山》等
材料二:营口造纸厂始建于1936年,1948年11月由人民政权接管。1951年,工人创造出“快速蒸煮法”,使大罐蒸煮时间缩短6个小时,由原来的日产3.3罐提升到日产18罐,创全国最高纪录,并在造纸行业推广。1967年,营口造纸厂生产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张凸版印刷纸,解决了印书纸只能进口的问题,这种凸版纸成为当时《毛泽东选集》专用印刷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营口造纸厂不断完善生产经营制度,向生产经营开拓型(企业)转变,一度成为我国第三大造纸厂,培养和向外输送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2010年7月,该厂停产。作为工业遗产项目的核心物项均得以完整保存。
——摘编自中国纸业传媒《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营口造纸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