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惠民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为了走出大山

    曹卫华

    进村那八公里的石窝子路,极大地限制了海子坝村的发展。为此,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村民们商定,大家集资,一家出一个劳力,不管三年还是五年,一定把路修通。

    集资筹备好了,可对于修路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有人开始泼冷水,有人说起了泄气话。

    干还是不干?钱用完了咋办?谢成芬@陷入了两难。

    干!必须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车到山前必有路,钱没了,再想办法找。

    2014年开春,工程正式开工。

    那天,村里几位老人来到工地上问谢成芬:“成芬啊,我们这几个老人,能等得到路修通的那天?”

    “等得到!等得到!”谢成芬说,“路修通了,村上出钱包辆车,接你们去县里玩、去州里玩!”

    这几位老人,全都没去过州里,有的还没到过县里。

    “那就拜托你了!拜托你了!”老人们激动地说,“我们等着那一天!”

    谢成芬记住了老人们的嘱托,带领几十个老乡,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参加修路的多是五六十岁的人,开工没几天,就有人吃不消了,有的脚被石头砸伤了,有的手被石头割破了。

    工地上,最重的活儿是扛石头。炸药炸开裂的石头,用钢钎撬下来,每块少说也有两百来斤。男人们两两搭档,用杠子扛到路边码起来,准备砌边坡、砌路埂用。可有个四十多岁的壮年男人却落单了,因为他身体好,力气大,扛的石块也大,没人敢跟他搭档。

    “我跟你扛!”谢成芬说。

    "二婶!石头重得很,你扛得动?"男人问。

    "扛得动!"说着,谢成芬已经把杠子拿在手上了。

    "算了,二婶,这不是女人该干的活。"

    “来着!你莫啰嗦!”

    男人用绳子把石头拴好,穿上杠子。

    谢成芬弯下腰,把杠子扛在肩上,咬紧牙关喊一声"起"!腰一挺,站了起来。

    两人一前一后,扛着杠子在乱石窝里走。一开始谢成芬步子还有点跟跄,走着走着,就稳了。

    扛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谢成芬的肩膀火辣辣的,红肿了一大片。

    第二天,她用块海绵垫在肩上,脚步越来越稳,工地上的村民们对她也越来越服气。

    钱不多,大家为了省钱,爆破时一直手工打眼,辛苦不说,进度也太慢,大家商量,决定买台凿岩机。

    凿岩机买回来了,大家却不会用。谢成芬爬上石岩,第一个抱起三四十斤的凿岩机打眼,凿岩机突突突地在石头上震动,不听使唤,震得她两臂发麻。

    越是艰难,谢成芬越有干劲儿。"我就不相信治不了它!"她与凿岩机较起劲来。摆弄了一阵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凿岩机渐渐听使唤了。

    轰隆、轰隆……山野里,机器声响彻云霄,天空中碎石纷飞。

    路越来越难修,修到四公里左右,前面出现了一道黑青色的大崖壁。这道崖壁三丈多高,像一堵铁壁铜墙,正正地堵在路中间。

    谢成芬把负责爆破的人集中起来,站在崖壁下商量了几次,决定先从下边打眼,把崖壁的下半部炸掉。

    第一次,他们打了六个炮眼,可这一排炮炸过之后,坚硬的崖壁不动,只炸飞了几块碎石头。

    “我就不信这石头比人的意志还坚硬!”

    谢成芬又领着村民,在第一排炮的间隙打了八个深乳,又放了一排炮,效果仍然不好。施工被迫停下来。

    黄昏时分,其他村民已经走了,谢成芬和几个骨干还在那道崖壁下商量,怎样才能啃掉这块“硬骨头”?

    大家决定换个思路,从崖壁的上部炸起。要从上部炸起,就得把人从崖壁上吊下来,先用手锤打出几个可以供人站脚的地方,才能把凿岩机吊下去,用绳子拴着人的腰,悬在空中打眼。

    第二天一早,一个村民先用绳子拴着腰,下去用手锤打好了站脚的地方。接着,谢成芬用绳子拴着腰爬下去,其他村民用绳子把凿岩机吊下去。谢成芬便悬挂在崖壁上,开始打眼。

    突突突的凿岩声,在大山的清晨响起,传得很远很远。

    谢成芬抱着凿岩机打到半途,突然脚下一滑,连人带凿岩机一齐往崖壁下掉。她的腰被绳子拴着,人没掉下去,在空中荡了几下,后脑勺重重地撞在崖壁上,疼得她两眼冒金星。凿岩机的开关也没来得及关掉,在空中突突突地空转了一圈,向谢成芬砸过来,上边的人眼疾手快,急忙把绳头一拉,凿岩机才避开了谢成芬。

    凿岩机再吊上来,谢成芬继续打眼。她打好一个炮眼,被吊上去,再换一个村民下来。

    第一排炮把崖壁顶部的石头掀掉了。这一整道崖壁,炸了一百二十多炮,才彻底炸掉。

    集资款很快就花完了,谢成芬又动员大家再集资。可乡亲们生活都不富裕,再集资也没多少钱。

    谢成芬家里搞养殖多年,攒了一点钱,她跑回家与丈夫商量,想从家里拿出十万元来。家里两个孩子都在读书,正是用钱的时候,丈夫有点舍不得。

    “为集体修路,为乡亲们办事,有哪样舍得舍不得呢!”丈夫被说动了,从银行取钱出来,交给了谢成芬。

    正好这时,县里出台了一项政策,村上修一公里弹石路,县政府补助三点五万元。谢成芬一听说这个消息,第二天就跑到县上去申请。

    县里派人到工地上,查看了他们修路的情况,很快就把钱拨下来了。

    望着正在修建的公路,谢成芬心里满满的是信心与希望。这条路,是走出大山的路,是走向富裕的路。

    (有删改)

    注 ①指海子坝村,隶属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②谢成芬担任村支书兼小组长,2021 年2月25日,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写陷入两难的谢成芬,决定"干!必须干!"突出了她敢于决断、坚定执著的性格特点,推动了情节发展。 B . 谢成芬面对“不听话”的凿岩机,没有退缩,而是与凿岩机较起劲来,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凿岩机听使唤了。 C . “这道崖壁三丈多高,像一堵铁壁铜墙”,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既写出了困难的艰巨,也为后面凸显人物精神作铺垫。 D . 文章开头写筹备资金,杯水车薪,到后面集资款用完,集资困难,再到最后县里拨钱下来,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 (2) 修路前后面临着各种困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金不足。对于修路,村民们都很支持,愿意集资,但生活的贫穷,让他们无法拿出更多的钱。 B . 人心不齐。资金有限,有人泼冷水;开始施工,村上老人有怀疑;工地上干活,有人不愿配合。 C . 劳动力不足。修路的村民老龄化严重,而工地上的活都是重活,使得工程进度缓慢。 D . 技术人才缺乏。爆破方法不正确、机器使用不熟练等,都给修路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3. (3) 艺术界把以“事实”“诚实原则”为基础特征,同时具有一定“文学”特征的作品称为“非虚构文学"。本文具有"非虚构文学"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 (4)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以改成“逐梦”,也有人认为原题目就很恰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