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七下·勐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材料二:

    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如右图)期间,中外使节往来之频繁,为中国古代所仅见。当时,每年平均有近十国使节来华朝贡,先后来到明朝朝贡的有292国次。这在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材料三: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家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2. (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领导戚家军抗倭的民族英雄是谁?这场抗倭斗争具有怎样的性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