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说送张琥
苏轼
曷①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②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③ , 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④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曷:古同“盍”,何不。②敛:收拾,文中指收割。③锄、耰、铚、艾:四种农具。④闵闵:祈求关爱、忧虑的样子。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B .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C .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D .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比如《师说》马说》。
B . “日夜以望之”与“吾尝跂而望矣”(《劝学》)中的“望”意义相同。
C . “弱者养之”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中的“之”意义不同。
D . “其亦以是语之”与“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中的“是”意义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譬喻开篇,用“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一句提问,既引领下文的议论,又能引起读者的思索。
B . 第三段用“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过渡,顺理成章地把物质生产的规律引申到精神生产上去。
C . 文章结尾,作者托张琥把自己的意见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但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D . 文章写得随意自然,语言简明,譬喻有趣,道理却很深刻,但并不说明苏轼善于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
-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
②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
-
(5)
作者是如何阐释治学与种庄稼的关系的?请简要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