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上·广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9月,《诗经心读》一书首发式在广州购书中心举行,作者柳恩铭博士一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极力倡导者。

    羊城晚报:《诗经》是传统教育的启蒙教材,《诗经》适合今天的学生阅读吗?

    柳恩铭:《诗经》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创的“诗教”教材,养分十分丰富。发端于《诗经》的诗教属于感性教育、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其伦理、思想、价值等通过诗歌艺术直指人心、人性,让生命浸润诗歌的灵性和智慧。《诗经》中包含的美学意蕴、文学精彩、史学价值、伦理学情怀、社会学思考、政治学智慧以及哲学方法论等等,无一不是涵养性情、铸造灵魂的养分。

    《诗经》作为人类“文化轴心时代”留下的经典作品,无论什么年龄的人读都是可以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甚至学前的孩子,我建议以亲子共读或者师生共读的方式读《诗经》,以诵读为主,让孩子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知,接受一种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教育。这种教育让孩子内心柔软,也让孩子富有生命的爆发力,或许这种爆发力要在很多年以后才出现。

    《诗经》作为诗歌的起点,伦理的原点,文学的源点,美学的基点,在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读都不过时。

    羊城晚报:很多家长都知道阅读《诗经》《论语》等经典的重要性,有的家长趁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好,强制让孩子把《三字经》《弟子规》《诗经》等背下来。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柳恩铭: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哪怕是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诵读,再背诵,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孔子教《诗经》“皆弦歌之”,全部配乐,全部歌唱,那是多么唯美的教学,学生不喜欢才怪。亲子诵读非常美,家长要发自内心地去感受《诗经》的美,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是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这种效果非常好。就是在这种心领神会的、陶醉其中的诵读、朗诵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言语,学会了文学,学会了相处,学会了相爱,学会了观察,学会了表达,实现了伦理的传承,思想的沉淀,情怀的构建。这种方式比现在一般教师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无数倍。诗教的教材不局限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的典雅作品,都是当代诗教课程的范畴。

    羊城晚报:广州目前在大力建设“中国诗歌之城”,对此,您怎么看?

    柳恩铭:把“诗歌之城”的建设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选择,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策略。建设“诗歌之城”,把诗心、诗情、诗性植根于市民心中,让市民有梦想,有理想,有信仰,能体现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诗教的特点是什么?就是给人诗和远方。诗是“兴、观、群、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以艺术的方式让生命能够灵动,让生命能够有温度。这就是诗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的最大区别,因为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诗可以让人有诗心、诗情和诗性,让教育有灵性。远方就是由诗而拓展开去的人们对未来的梦想、理想和信仰。

    诗和远方,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前者是眼前的,后者是未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每一个市民都有诗和远方的时候,或许他们不再浮躁,或许他们不再焦虑。我想,这就是广州创建“诗歌之城”最大的意义所在。

    (摘编自《专访〈诗经心读〉作者柳恩铭:读诗滋养心灵,滋润生命,涵养诗和远方》)

    材料二:

    如果说《论语心读》是柳博士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诗经心读》则是柳博士十年又磨一剑的真情之作。没有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总觉得《诗经》离我们大众太遥远,大众读不懂,也不愿意去读。读完柳博士的《诗经心读》,我才明白了孔子整理、删定、编写《诗经》,成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的诗教真谛。我读柳博士的《诗经心读》,读懂了作者借助《诗经》,挖掘阐释《诗经》中无与伦比、超越时空的唯美爱情、唯善的伦理、唯真的理性,理解了《诗经》兴、观、群、怨的教育价值,体会到中国文化自《诗经》以来形成的诗教传统的深刻内涵,我也豁然明白了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对童蒙教育提出的“诗歌启情志”一语的真谛。

    《诗经心读》开创了一种普通人愿意读也读得懂的经典阅读方法。长久以来,《诗经》都是以其高冷的面貌、久远的历史与今天隔绝,与大众隔绝,是专业研究经典,不是大众普及读物。这一方面是因为经典的语言文字阅读让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是今人无法进入古人的情感世界,难以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和情绪。而以往的注本多侧重语言文字的专业解读,鲜有如柳博士这般用生命、用心灵、用情感去破解、阐释、赏析和领悟每一首简短诗句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柳博士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广博的阅读经验、深邃的思想、真诚的态度为今人进入《诗经》经典世界,架设了一座理解之桥、沟通之桥。我想,自《论语心读》以来,柳博士开创了一种面向社会大众的经典阅读方法。这种方法证明,传统经典,哪怕是《诗经》这样的经典,都是可以被普通大众接受并喜欢的。

    《诗经心读》可以作为当代人的恋爱教程、婚姻宝典,为中国人进行恋爱启蒙教育。《诗经》中国风部分,大部分是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这部分诗歌,过去经学家们都曲解为后妃之德类的道德教化题材,其解读缺乏生命的热度和温度,充满腐朽的老学究气。后代注解的学者们也都难以跳出传统解读的桎梏,不敢或者羞于大胆讨论爱,宣传爱。柳博士调动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和非凡的人生智慧,引导读者穿越历史时空,走进《诗经》那些活泼生动、充满无限生命力的少年的情感世界里……于是,读者日渐冷漠的内心也开始变得火热,心底里不由得发出感叹,真爱是如此美好!

    《诗经心读》体现出作者无处不在的教育情怀与育人信念。读过《论语心读》的朋友们肯定深有体会,《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今天,作者在《诗经心读》中依然怀着这样一种初心和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重新再现经典的美育功能、德育教化功能、伦理教育功能、价值引导功能。

    (摘编自李香平《论经典的教育价值——读<诗经心读>有感》)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柳恩铭认为比起楚辞、唐诗、宋词、现代中外诗歌,《诗经》更适合作为当代诗教课程的教材,更能实现当代诗教的创造性传承。 B . 柳恩铭认为家长只要带着孩子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就一定能产生两个灵魂的同频共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C . 柳恩铭认为诗教是有灵性的教育,和其他理性的教育相比,它是艺术的,是动态的,是审美的,甚至是唯美的。 D . 《论语心读》是众多《论语》注本中最成功的,它已成为最能打动普通读者、最能走进大众心里的经典。
    2.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指出童蒙教育的真谛是“诗歌启情志”,作者通过阅读《诗经心读》明白了这一点。 B . 《诗经》等经典与当今大众产生隔阂,是因为经典的语言阅读理解起来有难度,也因为今人无法理解古人的情感。 C . 过去的经学家和后代为《诗经》做注解的学者们经常把《诗经》中大部分有关恋爱婚姻主题的民歌曲解为道德教化题材。 D . 柳博士创作《诗经心读》,是希望通过重新注解经典还原其本身的现代性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
    3. (3)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句是(    )
      A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B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 . 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D .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4. (4) 请结合材料二内容,请概括《诗经心读》一书的特点。
    5. (5) 材料一为新闻访谈,羊城晚报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柳恩铭是如何回答的?请分别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