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内江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成为“中国”。中国的版图,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中国范围。历史时期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一部分。

        ——摘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

    ……开战之初,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英军虽然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在交战区几乎无处不在。中国历史长这几千年,中国的老百姓在历史的变迁中对诸于改朝换代之类的重大变动都习以为常。……谁当皇上就给谁纳粮。

        ——摘自《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成千上万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事物蜂拥而至。1932年,张君励《再生》创刊:我中华民族国家内忧外患已濒临绝境,惟在此继续之际,未尝不潜伏有复生之潮 流与运动,本杂志愿代表此精神,……因定名曰再生。我中华民族……多汉人,苗瑶各土司杂居其间。西北各地,则为满蒙回藏诸民族所居,同在一国之中,休戚相通,谊属兄弟。前此为一姓专制时代,各私其种人,故多不平等之制度。今民国建立,凡我民族,……皆属平等。利害与共,痛瘁相关,同心协力,以肩国家之重任。

        ——摘自《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范围的演进历程,简析其研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民族观念的主要内涵。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