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轲受业于子思 , 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 , 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②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③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嬖人:受宠爱的人。③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B .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C .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D .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子思是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
B . 干禄,即求仕进,从政谋求官职的意思。后来引申为钻营当官、追名逐利,含贬义。文中尹士批评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
C . 处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读书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D . 墨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道家并称“显学”,以节用、尚贤为核心,以兼爱为支点。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子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不委曲求全。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后来不被重用,离开齐国。
B . 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寄希望于多停留几天,齐王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最终没等到齐王改变态度。
C . 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 . 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遏止仁义,就像野兽会出来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
-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