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八下·南宁月考) 在实践中前行,在反思中创新,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按全行业公私合管时资本家发给定息,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摘自《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祖转了乾坤》

    材料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自《中共十四大报告》

    材料四: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

    ——摘自习近平《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1. (1) 材料中被称为“创举”的是哪一政策?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 (2) 材二中的“包产到户”是指在农村推行的哪项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大包干”为什么能使凤阳县“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什么?并归纳新发展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