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夫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错侍坐,曰:“此晋国②之所以强也。若善修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
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不足保也;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夫夏桀之国,左天门之阴,而右天豁之阳,庐、皋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选自《战国策》)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晋国:指魏国。
-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B . 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C . 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D . 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北/而衡山在其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
-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就子之功”与“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就”字意义相同。
B . “敬闻命”与“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两句中的“闻”字的用法不同。
C . “此晋国之所以强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中的“所以”意义不同
D . “岂不亦信固哉”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两句的“信”意义不同。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文侯与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这天,尽管喝酒兴致很高,天下着雨,魏文侯还是动身前往,亲自告诉虞人因为下雨停止打猎的事情。
B . 魏文侯跟田子方一起饮酒、听演奏音乐,魏文侯指出钟声不和谐,左边的音高,田子方却笑了笑,魏文侯虚心请教并明白了一些道理。
C . 魏武侯和大夫们乘船沿西河而下,魏武侯赞美魏国河山险要,坚不可摧,坐在他旁边的王错说这正是魏国强大起来、成就霸业的原因。
D . 吴起列举夏桀、殷纣等灭亡的事例,以及魏武侯的亲身经历,论述河山形势险要不能确保国家安全,不足以成就称霸称王大业的道理。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
②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
-
-
(5)
西门豹赴任之前,魏文侯告诫他的建功成名的“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