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楚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酶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往而不乐?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林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钱塘,这里代指杭州。胶西,这里指密州。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B .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C .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D .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安往而不乐”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的“安”字含义不同。 B . 洁,使动用法,使……整洁,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师”字的用法不同。 C . “因城以为台者”与“因为长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为”字含义不同。 D . “予未尝不在”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以吃酒糟、喝薄酒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可以充饥来进行类推,说自己到哪儿都会感到快乐。 B . 苏轼认为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 C . 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的苏轼,面对收成不好而野菜充饥、盗贼横行、案件很多的现状,也曾怀疑自己不快乐。 D . “超然”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苏轼和朋友们一起在此游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②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5. (5) 苏轼的弟弟苏辙为什么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