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丽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  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 “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 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  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  “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  “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  不取素准,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  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  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  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 谋进取之道、  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且臣  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 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

    (节选自《战国策 ·燕一》)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A以B万C乘D下E之F尊G之H于I廷J示K天L下M与N小O人P群Q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 迎臣于郊,状语后置。与《赤壁赋》中“月出于东山之上”文言句式一致。 B . 曾参,孔子弟手,我们熟知的“杀彘教子”“曾母投杼”等成语与之相关。 C . 焉,代词,他,指武王。与荀子《劝学》中“风雨兴焉”中的“焉”相同。 D . 盛,意思为国家兴盛。与《伶官传序》中“盛衰之理”的“盛”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人在燕王面前诋毁苏秦,燕王相信了这样的言论,于是当苏秦从齐国出使回来时,燕王没有给他准备居住的地方。 B . 苏秦认为,人们讲信义道德是用来自我完善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是满足现状的办法,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 C . 在苏秦看来,如果满足现状,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燕王也就不可能越过楚国边境,也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 D . 苏秦在劝说齐王时虽然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但是相较于其他游说齐国的使者,并没有谁能比得上苏秦,做得更好。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

      ②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5. (5) 曾参、尾生和伯夷都具有高尚的操行,但苏秦却能辩证地看待三人,请你仿照例句的句式,概括苏秦如何

      借助尾生和伯夷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果苏秦如曾参般孝顺,那他就不会离开燕国出使齐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