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古之帝王,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子其人,而子孙世守之。其土壤之肥硗,生齿之登耗,视之如其家,不烦考核,而奸伪无所容。故其时天下之田悉属于官,民仰给于官者也,故受田于官,食其力而输其赋 , 仰事俯育,一视同仁,而无甚贫甚富之民。此三代之制也。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而闾里之情伪虽贤且智者不能周知也。守宰之迁除,其岁月有限;而田土之还受,其奸敝无穷。故秦、汉以来,官不复可授田,遂为庶人之私有,亦其势然也。虽其间如元魏之太和,李唐之贞观,稍欲复三代之规,然不久而其制遂隳者,盖以不封建而田不可复行故也。

    秦废封建而始天下奉一人矣;三代以上,田产非庶人所得私也,秦废井田而始捐田产以予百姓矣。秦于其当与者取之,所当取者与之。然所袭既久,反古实难。欲复封建,是自割裂其土宇以启纷争;欲复井田,是强夺民之田亩以召怨毒。书生之论,所以不可行也。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户,始于杨炎。三代井田之良法坏于鞅,唐租庸调之良法坏于炎。二人之事,君子所羞称,而后之为国者,莫不一遵其法。一或变之,则反至于烦扰无稽,而国与民俱受其病,则以古今异宜故也。作《田赋考》,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

    [注]①杨炎:唐德宗时宰相,革除了沿袭了四百余年的租庸调制,创建两税法。减轻了安史之乱后农民的负担,使国家财政得以恢复。②租庸调: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史称“租庸调”。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而闾里之情伪/虽贤且智者/不能周知也/ B . 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而闾里之情伪/虽贤且智者/不能周知也/ C . 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而闾里之情伪/虽贤且智者/不能周知也/ D . 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而闾里之情伪/虽贤且智者/不能周知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地,指国君封赐给公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 B . 生齿,古时把已经长出乳齿的婴儿,无论男女,登记入籍,后来借指人口。 C . 三代,指尧、舜、禹这三位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统治的时代。 D . 封建,一种君主分封土地给宗室和功臣让其建国的政治制度,秦并六国被废除。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的帝王不会把天下的土地当成私有财产,而是会根据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高低赐予贵族相应面积的土地,贵族将分封的土地据为私有,并传给子孙后代。 B . 自秦汉以来,官府废除井田制,把土地分给平民,土地成为平民的私产,太和、贞观年间,稍稍想要恢复古代的土地政策,但是终究还是难以推行。 C . 商鞅变法,使秦朝把本该分给贵族的土地分给了平民,然而秦制沿袭已久,如果重新分割天下的土地,必然导致争端和百姓的怨恨,因此想要复古实在困难。 D . 商鞅和杨炎分别改革了三代井田制和唐代的租庸调,虽君子不齿,而后世的执政者仍会选择其中的一种税制遵循,否则一旦变更,反而会使国家和百姓受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其时天下之田悉属于官,民仰给于官者也,故受田于官,食其力而输其赋。

      ②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

    5. (5) 《文献通考》是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的代表作,通过这篇序言可以对他的史学思想窥豹一斑,请结合本文辩证地评价他的史学思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