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九上·巴中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真谛

    向贤彪

    ①读书之乐,乐在意趣。恰如法国作家尤瑟纳尔所言:“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那个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用智慧的眼睛关注自身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的第一故乡就是我的书籍。”只有通过读书而至化境,才可以不负读书之艰苦,体味读书之乐趣。

    ②读书是孤独的散步。曾经读过卢梭的一本随笔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思考》,书的封面上有一幅意味深长的图案:一位高帽礼服的绅士持杖踽踽而行。这个书名和图案说出了文艺创作的个中真意,也暗含了读书的真谛。人们无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都要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安歇之地,对于作者而言,那便是走入书香的世界。书中的风景,只能在孤独的散步中才能寻觅。我们从书籍中寻找到的是一种淡泊,一种宁静,一种慰藉,一种境界,营造一道属于自己的风景。

    ③读书如同串门。作家杨蜂曾经说过:“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一‘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是拜访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页就间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这番话说得形象生动,把读书人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读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停地串门会友的过程。拜访陶渊明,我们看到他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却仍在“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劳作中忍饥挨饿:拜访曹雪芹,我们看到他借着大观园澶染出一场紧华梦境,而自己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除”的价穷生活。读书如交友,品书如品人。品书日久,对作者及书中的形象就会产生一种依恋,就会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

    ④读书是高层次的保健。西塞罗说:“读书可以抚有青年,感桥老年。读书可以增进有霜消灾解愁在家时给你带来欢乐外出时让你心旷神怡。”是有,法书对人们身心的用不可低估。读书的过程是让人自信、优雅、气质不几的过程,是二种“自内而外的养颜”被书香浸染,可以让人拥有一种神采,一种光芒,周身透出高贵、儒雅、灵秀和家智,使有括演宁静、起几脱俗的快乐,这种功址建任何保健春无法提供的。难径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感叹:“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⑤读书的好处还有许多精当的比喻。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与古今中外伟人、名人讨论的方式,一封体验各种生活的邀请信;有人说,读书是一张迈进未知世界的入场券,是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不竭动力;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让你在精神世界里驰骋,在知识海洋里逃游,让你去充分感受生活的乐趣,体会自我人生的价值,达到充实头脑、更新观念、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这大概就是阅读可以“化境”的原因,它可以把人的境界“化”高,把人的素质“化”高,进而达到更为和谐、自如、美好的人生之境。

    (《解放军报》2022年5月7日)

    1. (1) 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通过读书而至化境,才可以不负读书之艰苦,体味读书之乐趣。” B . 文中引用西塞罗的名言,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读书是高层次的保健”的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 . 第④段中的“这种功效”指让人拥有神采、光芒,透出高贵、儒雅、灵秀等。 D . 文章第⑤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气势,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 (2) 本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