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新华社北京2020年7月31日电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 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代表党中央向参与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与之对应的是授时、是距离、是定位、是通信……据统计,人类80%的生活都与时空有关。建立在时空基准上的导航,可谓最贴近百姓日常生活、最接地气的卫星了。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正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这也意味着下一代北斗的征途已经启程。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全国各地的防汛减灾工作中,北斗综合减灾示范项目,发挥北斗终端移动 4G+短报文多网络融合的通信保障优势,开展灾区灾害信息报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斗中,北斗导航系统也是富有战斗力的“尖兵”。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北斗系统支持的无人驾驶车,依然在为部分人员密集区域的配送而奔忙。
不知不觉,北斗早已通过各种终端为我们服务。不夸张地说,生活何处无北斗?“让北斗好用实用,老百姓愿意用喜欢用,以后 GPS不再是导航的代名词,想到导航就能想到北斗”,这是北斗人的心愿。林宝军告诉记者,下一代北斗卫星不单单满足用户的简单需求,还要引领需求;不仅仅在室外指引方向,而且能结合5G等先进通讯技术实现室内精确导航;不仅仅能在海面提供导航定位和搜救服务,而且能深入到水下;不仅仅为地球表面导航,而且能为深空探路引航。根据我国导航战略需求,2035年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你负责诗和远方,我负责路途坦荡“,北斗人常常这么说。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北斗,承载着我们更多更新的期待,又出发了!
(摘自《新民晚报》2020年7月31日)
【材料三】北斗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自家”的产品,从稳定性、可靠性来讲都要强于GPS定位导航技术。基于这一特性,全球范围内的产品都多了一种定位系统选择,也就是模片既有GPS又有北斗,平时两个系统一起使用,当一个系统出问题时,另一个可以作为补充,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
定位精度高是北斗系统的一大优点,由于卫星数量的增加和地基增强系统,定位能力能够从以前的全球范围内优于 10米、亚太地区优于5米提升至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精准定位交通精细化运营的前提。北斗导航定位覆盖范围更大、定位盲区小,采用北斗实现高精度定位,对于出行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北斗三号的发射,让短报文通信成为北斗的“独门绝技”——信息发送能力从原来的一次 120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个汉字,通信带宽也从50万用户能力提高到500万用户,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均可实现双向通信,目前,这一特点已经被诸多领域所看好,开始进行相关的研发。
(摘自《财经早餐》2020年8月1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