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毕节一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见图)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1936年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不计前嫌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团结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次,歼灭日军52万余人,歼灭大部分伪军。

    ——摘编自危兆盖《论抗战精神》

    1. (1) 材料一时间轴中1919年与1921年发生的两个事件分别是什么?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毛泽东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一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战略转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一态度在哪次会议后得到了改变?
    3. (3) 据材料三指出,为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十四年奋战”的起点是什么事件?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