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①         , 但多少民族创造了多少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的窗子“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②          , 就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他们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已有二千年了。 B .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 . 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D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