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内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惧诛,遂保守聊城,不敢归。田单攻之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

    鲁仲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忠臣不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愿公之详计而无与俗同也。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能以于天下矣!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请裂地定封,富比陶、卫,世世称孤寡,与齐久存,此亦一计也。二者显名厚实也,愿公熟计而审处一也。

    “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管仲射桓公中钩,篡也;公子纠而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身也。此三行者,乡里不通,世主不臣也。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节死小耻也,以为杀身绝世,功名不立,非知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除感忿之耻,而立累世之功。故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敝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而去。故解七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摘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B .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C .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D . 故为公计者/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先”字含义不相同。 B . “杀身亡聊城”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C . “能以见于天下矣”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 . “遗公子纠而不能死”与“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燕将乐毅留守在齐地聊城,是因为有人在燕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乐毅害怕被诛杀而不敢返回燕国。 B . 鲁仲连游说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分析燕将面临的几种不利情形,希望燕将不与俗人一样。 C . 鲁仲连夸奖燕将善于守城,让他心生欣慰、踌躇满志,又指出燕将班师回国后的美好前景。 D . 鲁仲连认为管仲和曹沫祛除一时的耻辱,立下万世的功绩,两人的功业胜过三王,声名和天地共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之守也。

      ②然而管子并三行之过,据齐国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