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二下·南阳月考)  [二十四节气] 

     根据自然季节循环的节律,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形成了以物候、气象、天文等自然现象为标识划分农耕周期、安排农事劳作的二十四节气。 

     【资料夹】 

     《夏小正》记载:正月,启蛰(立春);雁北乡;鱼陟负冰;田鼠出;梅、杏、杝桃则华。 

     商代卜辞里有分至日的完整记录,并以“析”“彝”指春分和秋分,意思是昼夜平分,又以“因”“九”指夏至和冬至,意思是白昼极长和极短。 

     战国后期成书的《礼记•月令》中有八个节气的名称:(立)春、日夜分、立夏、日长至、立秋、日夜分、立冬、日短至。 

     汉武帝在位时颁行《太初历》,将一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节气”。 

     汉代是节气风俗文化成熟的重要时期,沿袭了先秦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和刑德观念,朝廷以春庆、夏赏、秋罚、冬刑来对应天道信仰,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也依照一年四季时令的阴阳流转规律来安排,形成了各具节气时令特色的民俗活动。 

     唐代高僧一行发明了“复矩”测量仪,能准确测出冬至日、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四天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差。 

     北宋科学家沈括制订了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 

     明代崇祯年间,精通天文的徐光启联合汤若望用“定气法”划分节气,成为最符合天象的计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中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引进西欧农业模式,加入了许多工业化要素,诸如化肥、农药与机械。但是,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却更加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背后所包含的理念。 

     ——整理自徐旺生《“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等 

    1. (1) 在上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概述“二十四节气”形成发展的过程。 
    2. (2) 根据资料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