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大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觉得, 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平时,我 也接触一些业余作者,说我们的生活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呀,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过 日子,怎么到有的人笔下就变成了小说,怎么我就发现不了什么奇怪的事,可以变成小说的事 呢?这个问题,我不能不承认文学需要天分。但是,文学对于生活的感受能力, 一个作家对生活 感受能力的程度,也的确对他们的创作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体验生活,到农村去(或到其它一个地方),打着铺盖卷,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 也是一种办法,但决不是唯一 的。所以,文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这是千真万 确的。关键是你对生活的感受。什么叫感受生活呢?感受生活实际上就是感受人生,体验生活也 就是体验人生。把这个意义扩大到这一层以后,你就不会局限于仅仅是对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的发 现。我一开始是怎样少走弯路呢?我觉得,每一个作家,最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意识地去 寻找自己生活的敏感区。因为,尽管有才华的作家都是非常聪明的,但他 一个人不可能包罗 万象。

    我就不可能像蒋子龙那样,他小说中那种宏大的场面,大起大落起伏跌宕的情绪、气势,就 不是我生活的敏感区。我自己的敏感区在哪儿呢?通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在那些平凡的人和事当 中,引不起大家注意的地方,恰恰是我对它有敏感。我发现了它,我就抓住它不放, 一味地追求 下去。这样,我终于找到了我在生活中的敏感区。

    (摘编自铁凝演讲《怎样少走写作的弯路》)

    材料二:

    “文学的根本精神是让人们的心灵相通,在这个时代,中国人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各  种形式参与着各国人民的生活;同样的,世界也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着我们的生活。”铁凝称,我  们尤其需要敞开胸怀,与世界各国人民对话,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富于创造性的文化  成果,在与世界各国的作家学者的交流中扩展我们的思想。同时,在这种对话中,我们也要自信  地与世界各国的读者分享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分享中国文化的光芒和中国经验的丰盛, 分享我们对人类共同生活的希冀和梦想。只有如此,中国文学才有可能全面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  构中去;也只有如此,文学才有可能带领我们,穿越分隔着人们的千山万水,唤起人们共同的人  性,沟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情感,不断丰富我们关于世界、关于自身的认识和想象。

    “越是面向世界,就越要自觉地扎根中国。 一个作家,为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写作,就是为人 类写作。”铁凝举例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以《三体》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和苏童的《黄雀记》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 … 这些都证明,那些满怀文化自觉,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 作家,广阔的世界在他们面前次第展开。

    (摘编自张茜翼《铁凝:文学创作越是面向世界越要自觉扎根中国》)

    材料三:

    你的题材一 定要是你个人的、又超乎你个人的,要是大家的,是这个社会的, 一 定要找那个 结点,选材一 定要注意这个东西。“同感”在选材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而在选材中能选择出 这种具有同感的题材,就需要你十分关注这个社会,把好多事情要往大里看,如果事情特别大, 你看不清的时候,又可以往小来看。把国际上的事情当你村里的事情来看,把国家的事情当你的  家事来看,看问题要从整体来看。逐渐建立你对这个社会的敏感性,能找到它发展的趋势。如果  你对社会一直特别关注,对它有了一种敏感度以后,它的发展趋势你就相对有一 定的把握了。能 把握住这些发展的趋向以后,你的作品肯定有一 定的前瞻性。这种意识久而久之成习惯了,提取 素材、抓取题材、观察问题的时候你肯定就能找到那些东西。 一旦有这种意识以后,你在现实生 活中就很容易发现你需要的东西,你就会知道哪些东西有同感性,哪些东西没有同感性。如果你 的题材具有同感性,你的作品就会引起共鸣。如果你的作品中的一个家族、 一个人的命运,和时 代的、社会的命运相契合了,你才可能写出大的作品。

    (摘编自贾平凹座谈会发言《写作的秘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铁  凝       寻找生活敏感区      少走写作弯路 B . 铁  凝      吸收借鉴世界文化成果     中国文学全面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建构 C . 作  家     自觉地扎根中国     可能写出面向世界的作品 D . 贾平凹       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作品具有前瞻性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铁凝认为即使是有才华的作家也不可能驾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敏感区,找到之后才能少走弯路。 B . 铁凝认为自己的生活敏感区在发掘和表现平凡的人和事,而蒋子龙在这方面有欠缺,他更擅 长描写宏大的场面,把握起伏跌宕的情绪、气势。 C . 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只要我们的文学创作能扎根中国,又与世界进 行交流,就能超越国界,唤起共同的人性。 D . 作家选材时要注意同感,要多关注社会,避免个人感受与经验,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 鸣,写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作品。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文学创作需要对生活的具有较强感受能力,文学也是需要天分的,指出业余作 者往往缺乏相应能力,不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B . 材料二中两次直接引用铁凝的观点并进行细致分析,意在阐明铁凝的文学创作观,让读者充 分理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C . 材料三中指出作家在关注社会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不清的时候,要善于把大的事情往小里来 看,就会把问题看清楚。 D . 三则材料都是在探讨如何写作的问题,都贴合创作实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写作来 说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4) 铁凝和贾平凹在谈创作时都提到了“敏感”一词,请简要分析二者强调内容有何差别。
    5. (5)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作家, 以上材料在选择题材方面对你有何启示?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