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二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上攻守二策状

    范仲淹

    臣某言:窃观西事以来、每议攻守,未见适中。或曰:"必行进讨,以期平定。"臣谓诸进讨,则兵分将寡,气不完盛。绝漠风沙,迷失南北。馈运楣重,动有钞掠。贼之巢穴,复阻河外,非有奇将,不能远袭。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人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但求虚弱之处,以刹窃为功,既不能大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赋势,此进讨幸制之无效也。或曰:“宜用守策,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臣观今之守边,多非土兵,不乐久戍;又无营田 , 必烦远馈。久戍则军情危殆,远馈则民力将竭,岁月绵久,恐生他患,此守御之未利也。

    臣窃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有赋界百余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延、庆二州径过道路,使兵势不接,策应迂远。可攻之地,其在于此。军行入界,乃大为城寨,以据其地。俟城寨坚完,当留土兵以守之。必严其戒曰:"贼大至,则明斥候 , 召援兵,坚壁清野以困之;小至,则扼险设伏以待之。"如取下一处,城寨平定,则更图一处,为据守之策。

    臣观西戎居绝漠之外,倚远而险,未易可取。国用民力、日以届之,此中原积兵之忧。臣观今之边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兵获余羡,中臬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且使其兵徒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傥朝廷许行此道,庶几守愈久而备愈充。

    臣观孝文时,将军陈武请议征讨,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今未能销距,愿且竖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陪,为功多矣,且无议兵。"故百姓得息肩于田亩、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势不危;归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 匮。臣谨议。

    (选自《范文正集》,何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人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B . 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人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C . 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人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D . 至若寇常并兵来/扰一路/每有朝旨令/人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轻进/不知所图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路、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路最初有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B . 营田即屯田、汉以后政府利用兵上或流民于农村购置田地,经营产业。 C . 斥候,古代的侦察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足一个重要的兵种。 D . 息肩,让肩头得到休息,也比喻免除劳役或者卸除责任,文中指休养生息。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范仲淹认为,采用攻策存在兵力分散、环境恶劣、运送辎重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无法达

      到平定边事的预期。

      B . 金汤、白豹、后桥三窦,挡在延、庆二州的必经之路上,范仲淹认为可以先攻占三寨,进而谋取延、庆二州。 C . 孝文帝反对征讨匈奴,他认为加强边境防御、派遣使者与匈奴缔结友好关系等措施,更有

      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D . 范仲淹认为攻守二策各有其弊,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攻取近的地方作为据守的依托,并制

      定长远的防守策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用民力,日以屈之,此中原积兵之忧。

      ②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

    5. (5) 范仲淹认为守策的弊端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